日期:1957-9-6 作者:维民
维民要反对共产党,就必须反掉共产党的领导;要反掉共产党的领导,就必须为反党、反人民的喽罗争取合法地位,制造“政治资本”。这就是右派分子王京(即王景超)“略论行政手段”(见本报5月26日三版)这一杂文的真实动机。
反对共产党的领导的“资本”确实太少,怎么办?造谣加诬蔑,为了搞得隐蔽,来几句活死人的鬼话文腔,妄图俘虏随风到的人们。这就是这篇杂文的全部手法。
“略论行政手段”,首先为共产党的领导画上一副凶恶的脸孔,即所谓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力服人(与水梓不谋而合),即所为共产党是以“霸道”治天下。诚然,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即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这个国家,对于敌人只能是专政,对于反革命活动只能是采取坚决镇压,对于反动思想必须进行无情的揭发和彻底的批判。不如此,必然要削弱人民的天下。削弱人民的天下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剥削阶级的复辟制造条件。如果说这是“霸道”,那么没有这种“霸道”是不行的,谁拥护这种“霸道”,谁憎恨这种霸道,立场是很分明的,王京(即王景超)在这里一下就露出了狐狸尾巴。
在他的这个反动前提下,自然而然地就要诬蔑共产党的领导是耍“手段”,“是欲达目的之方法也”(与蒋云台不谋而合)。诚然,为了建成社会主义,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为了使报纸真正成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建设社会主义的集体宣传者、组织者和鼓动者,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坚决地保护和发展劳动人民的当前的和长远的利益。如果说这是“手段”,没有这种“手段”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手段”的爱恨也是分明的。王京卖弄活死人的文腔,其用意只是要我们放弃这种“手段”,即放弃党的领导。
为了推翻共产党的领导,王京就必然要攻击在各个具体工作岗位上具体体现党的领导的领导干部,因为,王京知道共产党的领导不是抽象的,没有广大忠心耿耿为党的事业奋斗的领导干部和广大的积极分子,党的领导是无从谈起的。但是,右派分子却掩耳盗铃地自作聪明:我衷心拥护共产党,但是坚决攻击共产党员和靠拢党的积极分子,我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但疯狂的攻击领导干部。这就是王京和所有右派分子的法术之一。
他首先从领导开刀,说他们“多半是专靠老资格吃饭”并且是疏于“德”“才”的人。这里要注意王京在造句上是煞费苦心的,用“完全”二字太显眼,用“有的”二字不过瘾,结果想了个“多半”。并且鬼话连篇的说什么:“所以这些人疏于‘德’,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把党的事业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些”。“罪”名安上了,且看“罪状”吧:“这主要表现在对群众的看法和对待群众的意见的态度上。他们唯我独尊,当然不会承认群众有长于他们的地方,不然也不会承认群众能见到自己所不能见到的地方,所谓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在他们只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在这里,王京的确显现了他们偷天换日的本领。自己明明恶意地攻击了党,但却又摇身一变,以所谓“爱护”党的面貌出现,使人感到他之所以痛恨老干部,只是“因为这些人并不把党的事业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些”而已。然而,事实上,不正是因为这些人“把党的事业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些”,无限忠诚地捍卫了党的利益,才使得王京深恶而痛绝的吗?不正是因为这些人切实奉行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决议,才使得所有的敌人(当然也包括右派分子在内)视之为眼中钉而一心要加以扼杀吗?王京之所以在群众路线这一问题上攻击老干部,自然也还是因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同时,党的群众路线必须也只能是阶级路线,这就使得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王京很不舒服起来。他之所以用骗人的“鬼话”一类极其恶毒的字眼,攻击忠实这一工作方法的老干部,其阴谋所在也不过是想抹杀这种群众路线而已。王京又进而诬蔑这些老干部“疏于才”。说什么:“……这些人既然以为有了‘资格’,就可以换得在今天必须用劳动才能换得的一切,因而悠哉游哉;蹉跎岁月,一个“既然”,一个“因而”,一起一合就给老干部做出了疏于才的结论了,真正是才华出众,不同凡人。拆穿来看,文章的主旨在于下面一段:“在他们的口袋里,除了几个老教条和几顶大帽子,别的本钱就不多了,以至遇真理而不辩,遇善言而不听。”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他所攻击的是什么,原来他是要攻击掉我们的干部以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处理工作。我们反对教条主义,因为教条主义是与马列主义的对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的原则违背的,是与我们党的传统作风之一“马克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作风”相违背的。因此,反对和克服教条主义,决不能和修正主义等同,修正主义是为了取消马列主义,反对教条主义是为了更好地按照马列主义的原则办事,为了更好地维护工人阶级和一切劳动人民的利益。
堂哉!皇哉!“黑社”头领的大文,呜乎哀哉!
-- 来源:《甘肃日报》1957年9月6日。
Copyright (C) 2024 Marxist-Leninist-Maoist.
Permission is granted to copy, distribute and/or modify this document under the terms of the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Version 1.3 or any later version published by the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with no Invariant Sections, no Front-Cover Texts, and no Back-Cover Texts. A copy of the license is included in the section entitled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